8月的太湖之濱,暑氣漸消而智慧激蕩。2025年8月6日至7日,第六屆蘇州無損檢測太湖論壇暨第四屆X射線CT論壇在蘇州吳中希爾頓逸林酒店盛大舉辦,50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齊聚江南廳,以'智領未來:探索AI與無損檢測技術的深度融合'為主題,共話技術突破,共探產業未來,為無損檢測領域獻上了一場兼具學術高度與實踐價值的思想盛宴。
首日盛會:無損檢測的智能革新浪潮
論壇首日,第六屆蘇州無損檢測太湖論壇率先啟幕。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沈功田主任委員開篇點題,深入剖析了AI技術如何重構無損檢測的范式,提出'智能算法+檢測裝備'的融合發展路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正干教授則聚焦空氣耦合超聲檢測技術,通過多個航空制造領域的應用案例,展示了該技術在復雜構件檢測中的獨特優勢。
國際交流環節同樣精彩紛呈。群馬大學斎騰隆泰教授帶來光熱探測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團隊開發的納米級缺陷檢測系統引發熱烈討論;東京科學大學廣瀨壯一教授則分享了日本在核電檢測智能化方面的實踐經驗。國內專家陣容中,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常俊杰教授詳解了特種設備無損檢測的標準化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劉俊巖教授則探討了相控陣全聚焦及相位相干成像技術的工業應用前景。儀景通檢測技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劉沛高級產品經理帶來的智能檢測裝備實戰案例,更是讓在場企業代表倍感振奮。
次日聚焦:X射線CT技術的跨界突破
8月7日,第四屆X射線CT論壇接棒登場。蘇州無損檢測協會林忠元副會長在致辭中強調:'X射線CT技術已從傳統工業檢測邁向多領域跨界融合,成為高端制造的'火眼金睛'。'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劉松平研究員隨后致辭,肯定了CT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作用,并呼吁加強跨行業技術協作。
技術報告環節亮點迭出。清華大學高河偉教授團隊研發的工業級CT智能評估系統,實現了缺陷識別準確率99.2%的突破;首都師范大學趙星教授介紹的能譜錐束CT技術,為材料成分分析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企業代表同樣表現亮眼,Varex的Jonathan Schock分享了微焦點X射線源的技術革新,銳珂工業辛乾高級銷售經理則展示了光子計數探測器在電子制造領域的應用成果。蘇州實驗室龍繼東副部長、廈門大學方正教授等專家學者,圍繞CT技術的科研前沿與產業落地展開深度解讀,勾勒出技術發展的清晰藍圖。
圓桌論道:共繪行業發展新圖景
論壇特設'生態共贏——無損檢測技術的跨界融合與實踐'圓桌論壇,嘉賓們圍繞三大核心議題展開思想碰撞。在'無損檢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議題中,中廣核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林忠元總工程師指出,新能源產業的爆發式增長為檢測行業帶來千億級市場空間,但技術標準不統一仍是主要瓶頸。針對'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陳昌華研究員認為,AI與檢測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在未來3-5年迎來爆發期。而在'人才培養痛點'討論中,廣東工業大學宋永鋒博士建議建立'高校-企業-科研機構'聯合培養機制,破解高端技術人才短缺難題。
成果豐碩:太湖之畔凝聚行業共識
本次論壇成果豐碩,不僅達成23項技術合作意向,更形成了多項行業共識。與會代表共同倡議,要加快智能無損檢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推動AI算法的開源共享;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技術轉化快速通道;重視青年人才培養,設立無損檢測技術創新基金。
閉幕式上,蘇州無損檢測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本次論壇為起點,持續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推動無損檢測技術向智能化、精準化、跨界化方向邁進,為制造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太湖之畔的這場智慧盛會,雖已落下帷幕,但無損檢測行業的創新征程,正迎來嶄新起點。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 :上海豐赫佳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豐赫佳業